诗琳通公主参观完三苏祠之后题字。
    厨师在后厨为诗琳通公主一行制作川菜。
    4月8日,泰国公主诗琳通访川的第三日,参观了乐山职业技术学院。这里培养了一批烹饪和护理专业的泰国留学生。
    当天下午,陈瑞祥和刘海接到任务,要在当晚额外为诗琳通做几道压轴美食。两人都是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深烹饪专业老师。陈瑞祥58岁了,有36年教龄。刘海49岁,有28年教龄。他们都是做川菜的一把好手。
    “公主菜单”上有什么样的美食?为何会有这个额外安排?原来,2012年,两位大厨曾在泰国交流学习,因为做得一手好菜,曾被公主接见过。6年过去了,至今,她依然记得他们当初做的菜,夸他们做的泰国菜很地道。
    秀功夫
    “公主菜单”3道压轴菜嘉州菊花里脊展乐山美食特色
    8日下午6点20分左右,陈瑞祥和刘海赶到位于峨眉山的一家酒店的后厨。他们为诗琳通准备了3道主打菜:椿芽蚕豆、嘉州菊花里脊、薄荷鸡肉末。
    为何选择这三道菜?陈瑞祥告诉记者,椿芽蚕豆是一道季节性很强的菜肴。椿芽非常清香,蚕豆在夏初食用最佳。而嘉州菊花里脊本是以菊花鱼为原料,但考虑到诗琳通的饮食习惯,他们用猪肉里脊替换菊花鱼,把里脊制作成菊花的形状。这道菜用泡姜和泡辣椒提味,是一道非常具有乐山本地特色的改良家常菜。
    薄荷鸡肉末是一道泰国菜肴,具有酸、辣、脆的特点。刘海说,因为没有时间准备原料,这道菜是就着厨房现有的食材而做。
    两位资深厨师的功力深厚,短短半个小时,这3道菜就出锅了。
    刘海说,其实川菜与泰国菜有很多相似之处。例如川菜与泰国菜都有辣味和酸味。但是泰国菜没有麻味。而泰国菜的酸甜味偏重,辣味也更重。
    有渊源
    为何要额外请这2位厨师?两人曾在泰国为公主送菜
    其实,他们与诗琳通曾有一段渊源。2012年,他们在泰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中泰餐饮文化交流时,曾被诗琳通亲自接见过。
    陈瑞祥和刘海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深刻。当时,他们作为交流老师,到泰国皇家吉拉达学校学习泰国菜肴,并将川菜传播到泰国。当时,诗琳通非常关心他们的交流学习情况。他们做好泰国菜后,经常送进宫里,供诗琳通等品尝。在品尝完后,诗琳通经常通过秘书给他们的手艺点赞。
    不仅如此,诗琳通爱川菜是人尽皆知。60岁大寿时,她曾经邀请眉山的一家餐饮供应商专程到泰国做菜。因此,陈瑞祥和刘海在泰国时也不定期地做川菜送进宫。他们说,诗琳通爱的川菜有宫保鸡丁、鱼香肉丝、麻婆豆腐等。正因为此,诗琳通当时还亲自接见了他们。
    重合作
    川菜泰国吃香泰国学生每年来乐山学做川菜
    美食交流,是四川与泰国交流的重要部分。早在2011年,泰国的留学生便来到乐山职业技术学院,学习川菜制作。“每年都有四五人,每次学习10个月,今年已经培养了7批人才。”刘海告诉记者,第一批来学习川菜的泰国留学生现在已经留校当了老师。来自泰国皇家吉拉达的老师也会来交流。20岁的安明杰(音)是今年来学习做川菜的5名泰国留学生之一。他告诉记者,他现在已经学会了做回锅肉、水煮肉片和各种各样的干锅。
    据悉,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同泰国13所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。2011年至今,该院接受泰国合作院校选派的一年制泰国交换生共计63人。同时,该院先后派出40余名学生赴泰国友好院校交换学习一年。2017年,学院派出5名护理专业学生赴泰国交流学习,同时接收了9名泰国交换生来学习烹饪和护理。
    诗琳通在现场对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表示感谢。她说,这里每年接收泰国学生,并派遣老师到泰国皇家吉拉达学校去学习怎么烹饪泰国菜。当时,到泰国交流的老师每次做好泰国菜后,都会让她品尝他们的厨艺,她认为他们做得很地道。同时,在这里学习的泰国留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,而且变得更有耐心和勤奋。此外,她看到有一部分泰国学生来这里学护理,泰国红十字护理学院已经升级到高级学院之一,因此她希望加强两校之间在该领域的合作,派遣更多学生来学习。
    花絮
    眉山购买纪念品看泰国公主买了啥?
    泰国公主诗琳通来到四川的第三天上午,她来到眉山三苏纪念馆和三苏祠。
    苏宅有一口古井,她在得知此井经年不枯,孕育了三苏父子,被誉为“圣水”后,她用井水把手沾湿,将水拍在头顶。
    她还在现场手写了一幅墨宝送给三苏祠。她手持毛笔,一笔一画写下5个大字“苏门出才子。”并署名,盖上了自己的印章。
    诗琳通对四川传统文化非常热爱。每次来川,总喜欢走访名胜古迹。去年她来四川专门去了四川博物院并购买了不少熊猫物件的纪念品。今年,她依然抱着自己的笔记本,认真记录在东坡故里的所见所闻。
    临走时,她不忘购买纪念品。在挑选书签时,她仔细地将书签的盒子打开看,并向导购确认:“这些书签每一个都是一样的吗?”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她购买了4个银杏挂式书签和1个东坡像书签。此外,她还认真选购了一副扑克牌、4个橡皮擦、1本明信片、2个笔记本,共花费了422.5元。
    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摄影谢凯